返回主站

主办:广东省企业信用联盟办公室   

       《华南信用管理论坛》组织委员会

全球金融危境下中国外贸企业信用风险防

外国进口商整体购买力下滑恐致我国出口下降:
  一、中国外贸企业的危境 
  美国信用危机在2008年下半年以极其震撼的形式爆发了,这场危机带来的影响从深度和广度波浪式地迅速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如果把这场信用危机比做来势凶猛的病毒,从信用病毒传播的途径看,显然首先严重中毒并立刻倒下的是各国金融领域相关产业。然而,这显然是病毒初期症状的第一轮打击,随后蜂拥而至的是更凶猛的波及全身的深度中毒症状。
 
  中国金融产业似乎又一次躲过了信用病毒的严重侵害。甚至有人曾经乐观地认为,此次危机虽然带来一定的金融坏账,但是中国甚至可能会从其他国家的金融危机中得到更大的补偿。从总体情况看,与西方国家金融破坏程度相比,我国金融产业确实并未破坏根基。数额有限的金融坏账完全可以在中国金融体系内部调整、消化。但是,全球金融危机在中国真正的受害者,却是此次金融危境的非直接关联方――中国的整体企业界。金融危机对于我国整体经济市场、尤其是我国各行业企业层面,其破坏性影响是极为严重的,整体中国企业面临着巨大的信用风险,作为贸易流通一种特殊形式的我国外贸企业也无法独善其身。
 
  首先,从外贸出口企业的上游――制造业的情况来看,我国制造业产业本来就以劳动密集型、劳动力低廉、商品价格优势为突出特征,无法在技术、产业优化、管理等环节与西方制造业企业竞争。从2007年开始的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CPI连续一年多的持续高位运行,制造业的利润越来越微薄,甚至出现了较大比例的亏损企业。很多经济学家认为,我国90%以上的制造业企业,已经由于中国原材料上涨的原因,无法通过原有优势展开竞争,因此制造业企业处于十分危险境地,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可能会在一、两年内出现连锁破产倒闭的现象。
 
  其次,在贸易流通环节,由于一部分制造业成本上涨被转嫁给制造业的下游流通环节,而由于消费者压力和政府宏观调控措施,这些成本大多数只能由贸易流通环节自己消化,致使贸易企业也面临这空前的财务压力和资金压力。一些资金不雄厚的企业,很快就可能出现重大的财务危机而破产倒闭。 
  第三,对于中国外贸出口,其买方市场恶劣的经营环境带来的冲击已经显露无疑。其表现形式是:1.外国进口商的整体购买力下滑;2.外国进口商的整体信用度下降。从进口商的购买力情况看,世界各国经济的下滑使各国市场需求降低,金融机构的资金紧缩也使进口商的资金紧张,因此,进口商的购买力状况已经出现明显的下滑现象。这将从宏观和微观上对我国出口带来较大影响。从进口商的信用度来看,一方面,各国进口商对中国出口商普遍提出更高信用额度和更长信用期限的要求,目前中国企业对外出口80%以上采用放账形式,欧美国家的买方付款期一般在交货后90天,有的长达120-150天,拉美地区甚至长达360天,对本来资金紧张的外贸企业雪上加霜。同时,外国进口商的坏账比例明显增加,例如中国对美出口坏账率2008年增长了2-3倍,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业务统计,正常年份坏账率大约为1%,而2008年的同期坏账率已经高达3.3%.更为糟糕的是,这种情况将在至少在一、两年内愈演愈烈,坏账率还将不断升高。 

二、外贸危境中的信用风险防范 
  从中国外贸企业角度来看,信用风险问题已经极为突出,外贸企业必须认真对待面前的高危处境,做好企业的信用风险防范。否则,外贸企业可能由于多层面的风险遭遇巨大损失,甚至破产倒闭。
 
  要防范信用风险,外贸企业就必须做好本企业的前期、中期、后期信用管理。“3+1”科学信用管理模式认为,企业信用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企业信用交易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监督和管理,并不断进行评审和改进,调整企业信用政策、制度和措施。要完成上述目标,就必须在内部建立起三个不可分割的信用管理机制,通过贯彻于信用销售的流程化管理,达到信用管理的前置和固化要求。因此,外贸企业都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3”个不可分割的信用管理制度的流程,即:
 
  在企业前期信用管理流程中:建立信用信息采集和评估制度;
 
  在企业中期信用管理流程中:建立债权保障(风险转移)制度
 
  在企业后期信用管理流程中:建立账款管理和追收制度
 
  同时,为了能够保证信用管理流程中的制度和管理措施顺利实施,应在企业中建立“1”个独立的信用部门,或至少拥有独立职能的负责人。这是任何存在信用销售企业的必不可少的组织结构和职能、人员配置。
 
  在信用销售的前期阶段,信用信息采集是信用管理的基础,信用评估和决策是信用管理的核心。因此,必须在信用销售的前期阶段,建立对海外进口商的信用信息采集流程,使用合理有效的调查渠道对进口商进行全面信用调查,并将调查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科学的评估模型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同时,应建立进口商信用档案,收集、整理、保存信用信息,不断跟踪进口商的信用状况的变化。在信用评估方面,可采用先进的定量信用风险分析模型分析进口商的财务状况和预测进口商的破产可能性,比如国务院国资委和商务部相关机构使用的Themis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等预警系统。
 
  在进行信用风险较高的出口和投融资等经济活动时,外贸企业应考虑采用抵押、质押、商业担保、融资担保、信用保险、保付代理、信用证、共同账户等方法转嫁或规避信用风险。同时,应加强企业的合同管理、订单管理、储运管理,防范运营中的信用风险。
 
  在信用管理后期阶段,应加强对海外进口商的审查监控,定期了解进口商的信用变化状况、财务状况和付款情况,及时与海外进口商对账、提醒进口商每笔发票的到账期,及时催促付款。同时,在账款逾期后,立刻由专人负责逾期欠款的追收,并逐步加大催收力度。当发现债务人的拖欠意图明显时,应立刻采取中止供货和服务、撤消信用额度、要求偿付延期利息、在所有权保留所有权保留条款下收回货物、寻求收账代理机构协助等商业制裁措施追讨欠款,必要时尽快通过法律途径保障债权。 
  总之,在2008年总体的大商业环境、尤其是海外商业市场恶劣的情况下,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越是必须保持清晰、冷静的头脑,做好企业的内功,完善企业的信用管理才能度过难关,保障企业在危境中健康发展。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员信用管理部副主任蒲晓雷)

您当前所在位置:

信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