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博物馆、广州艺博院将迎新馆

来源:羊城晚报

广州博物馆新馆与新建的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广州科学馆一道,将在广州塔南中轴上形成“众星捧月”的文化地标新聚集。

上述三馆还将与珠江对岸的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大剧院、广州图书馆和广州市第二少年宫对望,形成广州新中轴线上的亮丽风景。

  广州博物馆新馆选址广州塔南:

  13.5万件珍贵藏品将觅得“新家”

  近日,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官网发布了《广州博物馆项目建议书审批前公示》,令广州博物馆(以下简称“广博”)人为之一振。

  公示内容显示,广博新址将位于广州塔以南地块、临近赤岗塔,预计建设期限为4年,总投资超过30亿元。这也意味着,最快4年后,广州博物馆的13.5万件珍贵藏品将能搬到“新家”,有更多机会与公众见面,讲述它们身上蕴藏的历史故事。

  现况:珍藏难与公众见面

  “广州市发展改革委的这则公示,对于我们广博人来说,重要性非同小可;同时,也体现出广州市委市政府对博物馆建设、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广博馆长吴凌云难掩内心的激动。

  一年多前,吴凌云调任广博馆长,在不同场合多次为广博新馆的建设呼吁,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博面临的窘况越发明显。

广州博物馆镇海楼

  目前,广博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海楼,肇建于1929年,是广东省乃至国内为数不多的早期博物馆之一。经多年发展,广博已发展成为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宣传广州历史文化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地标性综合博物馆。但受其展陈面积限制,许多藏品无法出现在大众面前。

  广博的馆藏甚丰,有超过13.5万件珍贵藏品,目前镇海楼展区只能展出馆藏的千分之一,很多文物“养在深闺人未识”。

  吴凌云曾经计算过,广博目前所在镇海楼展区的展示面积是800平方米,如果按照每年展出千件文物的速度,需要建100个镇海楼或者需要展出100年,才能将所有的馆藏文物完整呈现。

  此外,镇海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照明、设施的改变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且不能轻易改建。按照现代博物馆的管理方式来看,它有着很强的局限性,与当下游客们对多元化、智慧化参观的要求有着非常大的差距。

  努力:新馆选址几经周折

  十多年来,广博人以及政府相关部门,专家学者一直为新馆的建设而努力。

  自2011年起,广博新馆的选址一直在进行当中,未有确定。2021年,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2015年,广博新馆在海珠区的选址已经立项,但由于原址的地块存在某些设施安全方面的考虑,最终无法解决征地的问题。

  根据广州市发展改革委的最新公示,广博新馆的选址还是选择了广州塔以南、临近赤岗塔的地块。

  公示内容显示:广博项目总建筑面积为8万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5.48万平方米、地下面积2.52万平方米),主要包括陈列展览区、教育区、服务设施、藏品库区、藏品技术区、业务与研究用房、管理区、附属用房及室外工程等。此项目的建设期限为48个月,总投资301378万元。

  吴凌云介绍,新馆8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中,真正的展陈空间应该是2万多平方米,预计至少能同时展出5000件文物。

  展望:打造岭南文化高地

  据悉,广博新馆的具体设计尚未定案,还需要经过相关调整。约10年前,包括何镜堂院士、麦英豪先生在内的一大批建筑设计专家、文物博物馆专家就参与了广博新馆设计的讨论,最后确定了“丝路方舟”的设计方案——以博物馆为“船”,不远处的赤岗塔犹如这艘远航大船上的桅杆。

早前公布的广州博物馆新馆“丝路方舟”设计方案效果图

  对于此设计方案,吴凌云表示:“我个人是比较认可的。因为当时广博新馆的设计是要与广州美术馆、广州科学馆、广州文化馆联系在一起成为整体,广博承担的就是历史和文化的传播展示功能。

  可以想象,站在博物馆望向赤岗塔这座古建筑,既寓意着‘历史回望’,同时我们也将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扬帆远航。”

  “数年前,广州市就提出了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口号,非常有远见。博物馆是联系过去、现在和未来,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博物馆之城’的建设大有可为。”

  吴凌云说,广博应该成为岭南文化的一个高地,让岭南文化的若干特质体现出来,同时它也是一个交流对话的平台,广博要藉此建成立足广州、辐射湾区、面向世界的世界一流博物馆。

广州艺博院(广州美术馆)新馆规模初具

  盛开红棉立于水中:

  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将于明年搬入新址

  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以下简称“艺博院”)是国家重点美术馆和国家一级博物馆,由成立于1957年的广州美术馆发展而来。

  1957年2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在越秀山的仲元图书馆旧址建立了广州美术馆。2000年9月,广州市委、市政府以广州美术馆为基础,在麓湖湖畔建成广州艺术博物院。

  2022年是艺博院落成第22年,明年该馆将搬迁至海珠区艺洲路新址,迎来全新发展阶段。

  新馆建设已就位

  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设计以“水中盛放的英雄花”为主题,建成后如同盛开的红棉立于水中,中央圆形大厅设置采光天窗,为内部公共空间提供充足的自然光线。

艺博院新馆内部空间

  该方案出自德国赫尔佐格与合伙人建筑设计事务所,它既体现收藏、研究、保护、陈列、展览交流等功能,也是现代建筑材料和建筑工艺与当代艺术结合打造的崭新岭南风格建筑。

  目前,新馆外部棚架已经部分拆除,“花形”“花瓣”颇具雏形,馆内正在进行相关施工。

艺博院新馆正在加紧建设中

  新馆位于海珠区双塔路以南、赤岗北路以西,占地面积3.2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将突出反映岭南风格和广州地域特色,同时强化新时代美术馆建筑应有的风韵和美感。

  现址办展忆往昔

  艺博院现址建筑同样别具特色,是由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莫伯治主持设计的,以白色为主色调,围绕岭南特色红砂岩柱廊。历经半个世纪,广州艺博院已是全国独有的集多位艺术名人馆、专题展览馆、交流展览馆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多功能综合艺术类博物馆。

广州艺博院现址

  藏品总数3万余件,类别涵盖了中外古今多种艺术形式,其中中国历代书画作品约有1万余件,占藏品总量近一半,精品云集,是艺博院收藏、陈列和研究的重点。

  自去年8月开始,艺博院推出“麓湖时期”系列回顾性公众与学术活动,以“梳理藏品、挖掘藏品,为新馆开展做筹备工作”。

  其系列展览“艺海藏珍”已经全部在现址展出,以山水、人物、花鸟等题材为线索,特别突出展示了一些近年来较少展出、作者知名度不高但艺术水准不低的藏品,力求更全面地展示艺博院多年来丰硕的收藏成果。

  在麓湖的22年间,艺博院作为广州文化地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无数美好的城市记忆。近日,该馆面向公众线上征集与艺博院相关的老照片和摄影作品,以纪念麓湖湖畔的“艺博记忆”。

  院长王平表示,系统梳理已让“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新馆越来越近,这也让我们不禁备加珍惜在艺博院现址所做的每一个展览,因为这终将成为我们共同的回忆。”

2022年11月9日 08:57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