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备案 粤企积极转产口罩保供应

    在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洁特生物过滤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数条蝶形生产线与M码生产线同时开动,4层无纺布和熔喷布经过压制,就成了一片片半成型或成型的口罩,等待进一步加工或装袋。该企业生产部科长邬格军说,从1月22日到现在,公司调动了近百人参与生产口罩,白班、夜班两班倒,24小时不停歇。

  事实上,这家企业是在不久前才加入到医用口罩生产的队列中。口罩生产的技术含量和产品利润并不高,以防霾口罩生产为主要业务的子公司拜费尔此前已经进入注销流程,新冠肺炎疫情成为了转折点。

  拜费尔的转型“重生”并非孤例。为了应对疫情,广东不少有技术或设备基础的企业积极转产医用口罩等防护用品,为战“疫”前线充当坚实的后盾保障。

  调动更多人手

  将产能发挥到极致

  1月24日,省药品监管局下发《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关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期间对医用口罩等防控急需用器械实施特殊管理的通知》,鼓励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协助企业准备申请材料,开通绿色通道,帮助相关符合质量标准的企业实现转产,扩大产能。借助绿色通道,企业最快一天就可以完成备案,实现转产。截至2月11日,全省已有应急转产医用口罩备案企业22家,拜费尔就是其中之一。

  拜费尔此前有生产防霾口罩的基础,转型难度相对较低。场地、部分生产线都是现成的,公司不少技术人员熟悉操作、生产流程,也紧急取消了春节休假。在得到相关许可后,拜费尔很快投入了生产。在同一层楼开设的防护服生产线也“火力全开”。

  “相比新建产能,更鼓励已具备生产线、原材料等条件的企业进行转产。一方面生产效率更高更快,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加强对口罩等防疫物品产品质量的把控。”省药品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记者在车间看到,蝶形生产线和M码生产线二者的差别在于,前者生产出来的口罩基本已是成品,很快就可以进行分袋包装,而M码生产线出来的口罩,还需使用超声波设备电焊配上耳带,才是完善的产品。邬格军介绍,蝶形生产线是这次为了应对疫情加快生产,从东莞采购回来的。而M码生产线是公司原有的设备,因企业准备注销,原本已经运回仓库。

  “为了将产能发挥到极致,这次就将原有的几条M码生产线也一起开动,投入生产。同时也调动了更多人手,为半成品口罩加配耳带。”邬格军说。

  原材料供应紧张

  每天找不同厂家采购

  最艰难的时候还是刚开始几天,邬格军回忆,“新设备刚启用时不稳定,需要反复调试。不少技术人员都是加班加点,经常在车间待到半夜。”有时候机器缺少了某个配件,还需要寻找配件生产厂家采购,春节期间不少企业停工,使此事难度陡增。

  “现在简直是‘抢货’而不是采购了。”采购部经理匡智泉对此深有体会。除了购买机器配件,口罩原材料采购成了他连日来最紧张的任务。

  匡智泉说,口罩需求激增,无纺布、熔喷布、耳带等各种原材料的消耗很快。与此同时,由于春节期间企业需要支付工人加班费用,原材料也随之涨价。这段时间以来,有关部门一直协助企业采购所需物资,此前拜费尔从省外采购回一批无纺布、熔喷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燃眉之急,但耳带的供应仍然紧张。

  按照现在的生产规模,拜费尔一天消耗的耳带数量,已相当于一家耳带生产厂家一天的产能。而同一家厂家产出的耳带,往往还要分配给数家口罩生产企业。“所以现在我们基本上每天都需要找不同的厂家采购。”匡智泉说。

  “国家需要,我们在尽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就算是亏损也要做口罩,帮助缓解防疫物资的紧张。”洁特生物董事长袁建华说,“等疫情过去后,国家可能需要储备口罩等防疫物资,所以短期内公司将继续维持口罩的生产经营。”目前,该企业正从各地协调、采购多台设备提升产能。

 

来源:南方网

 

2020年2月17日 16:49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