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广州海珠要做啥?这个全会告诉你

来源:金羊网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焕坤

图/受访者提供

    2021年8月16日,中国共产党广州市海珠区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五次全体会议召开。

    记者从会上获悉,上半年海珠区经济发展稳中向好,下半年海珠区将以对接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为引领,推动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以谋划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为契机,推动城区建设迈上新台阶;以提升城区治理现代化水平为目标,推动民生事业得到新发展。

    上半年抓好经济恢复性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据悉,上半年,海珠区统筹抓好经济恢复性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7.65亿元,同比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209.96亿元,增长30.2%;59个“攻城拔寨”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69.5%。

    琶洲试验区发展日新月异,阿里巴巴等8个项目投产运营,名创优品等4个新项目开工建设,琶洲实验室在人工智能数理基础、核心算法、智慧医疗等领域布局56项重点研究项目,52个优质数字经济应用场景落地推广。

    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和海珠新活力文商旅融合圈建设取得新进展,环中大创新生态圈、新港科技创新大道加快构建,洪德巷改造项目启动建设。

    产业发展优化提升,全区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在去年高基数基础上增长31.4%,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4.4%、增速全市第一。

    营商环境4.0改革持续深化,成立市人大常委会琶洲试验区立法联络站,深入实施安商暖企“五个一”机制,协调解决企业诉求659个,组建首席教育服务官、首席医务官队伍,60个政务事项实现“湾区通办”,156项实现“五省四地通办”。

    城市更新九项重点工作不断深化。城中村改造步伐加快,沥滘村6个复建地块和3个融资地块建设进展顺利,新市头村复建房基坑开挖,赤沙等6个村启动房屋拆卸,石溪等7个村选定合作企业。

    “外联内畅”交通网络逐步构建,琶洲港澳客运口岸码头主体工程完工,十多年未建成的新化快速路全线通车,第一座珠江人行桥——海心桥建成开放,环岛路建成25.3公里,海珠湾隧道加快征拆步伐,会展西隧道、鱼珠隧道全面进场施工。

    海珠湿地品质持续提升,阅江路碧道6.6公里全线贯通,高标准打造全市首个党建公园、洲头咀智慧碧道。广州塔景区综合环境品质提升初见成效,羊城广场平台层今年底建成运营。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加强民生兜底保障,民生福祉进一步提升。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学前教育“5080”攻坚成果不断巩固,在全市率先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卫生委员会,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实现街道全覆盖。

    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广州美术馆、广州文化馆主体结构完工,广州澳门影视文化交流中心落户。抓牢安全生产、防汛等工作,开展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百日攻坚行动,建立地铁站场防洪防涝协调联动机制。

    支持服务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

    下半年,海珠区将抢抓支持服务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壮大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一要着力加快琶洲试验区建设。聚焦“双区”建设、“双城”联动,推动琶洲试验区与横琴、前海深度对接,在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中发挥更重要的平台作用。大力推进申报广东自贸区联动发展区、省级经济开发区和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工作,积极争取设立省人大常委会琶洲试验区立法联络站。力争广东数据发展中心项目落户琶洲,构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发挥琶洲智库和专家咨询委员会作用,探索打造数字经济“琶洲指数”、“琶洲标准”。加快推进“龙头企业+上下游+研发+金融+应用场景+人才”的产业生态圈建设,重点支持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产业集群集聚壮大,争取更多科技创新先行先试事项优先适用于琶洲。

    二要着力发展会展经济和总部经济。发挥广交会辐射带动作用,在链接内贸和外贸上发挥更大作用,共同打造“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展会体系。精心筹办第130届广交会,整体谋划做好疫情防控、交通组织、城市管理、景观环境、设施完善、宣传推介等工作。加快广交会四期展馆建设,推动大型展会有序举办,发挥会展产业联盟作用,进一步扩大会展业影响力。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吸引更多头部企业落户,培育支持本土总部企业做大做强。加强亿级、十亿级高端商务楼宇培育,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效益,推动成立区楼宇经济发展促进会,提升楼宇总部经济发展能级。

    三要着力提升产业链创新链。开展新一轮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做大做强战略性支柱产业,着力培育未来产业,以“链长制”为抓手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统计和数据生产要素统计工作,完成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及细分领域研究,进一步开放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加快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建设,以新港科技创新大道为轴,促进科技资源整合与集聚,推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有机串联。制定实施独角兽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小企业“育苗行动”等工作方案,推动独角兽企业不断涌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为行业隐形冠军。加强产业链创新链招商,推动“一企一策”政策的提档扩面和精准服务,力争更多行业链主企业落户。

    四要着力培育消费增长点。抢抓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契机,全面加快中高端商圈规划建设,推动琶洲核心商圈提质升级,推进江南西—太古仓片区、滨江片区、广州塔、中大、广纸—沥滘片区、海珠湿地六个区域商圈发展壮大。开展数字商圈建设,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培育首店经济、品牌经济、夜间经济、免税经济、美食经济等消费热点,谋划打造羊城广场高端消费地标,优化提升琶醍、太古仓等滨水特色夜间消费集聚地。常态化开展促消费活动,抓好汽车、家电、餐饮等行业消费,促进消费回补、释放消费潜力。以构筑海珠新活力文商旅融合圈为契机,以文兴旅、以旅促商,提升打造江南西特色品质商圈、洪德巷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商业街区、海幢寺—潘氏大院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特色商业街区,激发西部老城区的商业活力。

    谋划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

    一要在空间布局上强统筹。在珠江沿岸29.2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推进12个贯通提升单元建设,串珠成链打造高端产业带、科技创新带、历史文化带、都市景观带、滨江休闲带、公共服务带,实现政治、经济、社会、生态、人文效益相统一。坚持高水平治理,分级分段实施沿江空间开发管控,健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统筹利用新机制,优化空间结构、天际轮廓、景观风貌、历史文脉、夜景色彩,按照公共活动空间、产业发展空间、居住空间的梯次布局,把最好的岸线资源留给市民,用最好的环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使珠江沿岸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典范。

    二要在资源整合上提质效。紧盯琶洲东区、广纸、石溪、沥滘等珠江沿岸重点区域,成片连片推进13个城中村、13个旧厂房、48个旧街区改造,优先推进沿岸旧村旧厂改造。整合利用黄埔古港古村、广交会、琶醍、广州塔、太古仓、洲头咀等文化、产业、景观资源,吸引带动更多企业、人才、游客集聚。全力推进环岛沿岸500米区域整治提升,按照优于5A级景区的标准打造广州塔景区品牌,努力建设成为世界级滨水城市客厅。

    三要在功能设施上补短板。以实现42.2公里环岛路全线贯通为重点,优化道路、轨道、水上立体交通线路布局,增强滨江一线道路慢行功能、二线穿越交通功能,推动琶洲港澳客运口岸码头开通往返香港国际机场的水上客运航线。因地制宜配套建设新时代党群驿站、垃圾分类示范点和便民广场、口袋公园,健全志愿服务、应急医疗、文体游憩、标识导引、无障碍等服务设施体系。优化排水管网设计,更好发挥湿地调蓄功能,着力补齐防洪排涝等设施短板。

    推进数字孪生城市建设

    坚持把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切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把疫情防控作为第一位的政治任务来抓,按时保质完成疫苗接种等任务,稳妥有序做好会展、秋季开学、国庆假期等重要节点疫情防控工作,坚决守住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扎扎实实办好各项民生实事,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均衡布局和分级配置,健全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长效机制,做好义务教育“双减”工作,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大力实施健康海珠战略。纵深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大工程羊城行动。

毫不放松抓紧抓细安全生产工作,不断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的能力和水平。深入推进最小应急处置单元建设,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出台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治理服务水平的标准规范体系,持续推进阅江路、会展片区、海珠湿地等重点区域综合环境品质提升。以广州塔区域智慧化社会治理和广交会区域智能交通管理为切入点,推进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水平。

 
编辑:木青
2021年8月17日 15:00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