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双转移” 书写转型升级新模式

   深度解读

  10年,在历史长河不过一瞬,然而对肇庆高新区(大旺华侨农场)这个当年被地方视作发展“包袱”的区域来说,10年的发展无疑树立了一座丰碑:10年时间依靠“双转移”从广东中西部的一个小农场成功实现“三级跳”成长为国家高新区,在广东书写了一个借力“双转移”转型升级的神奇模式。

  这个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先后7次莅临视察指导工作的地方,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

  产业转移造就传奇小农场成功实现“三级跳”

  据肇庆市委书记徐萍华介绍,肇庆高新区的蜕变,源于10年前决策者的一道指令。10年前的该区,农场里随处可见的是甘蔗、蕉林和鱼塘。没有像样的路,没有像样的房,风起尘飞,鸡鸣狗吠。而此时的珠三角早已快马加鞭傲立潮头,但在这里归侨们依然在一种农耕文化的氛围中演绎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2002年,一场必须打赢的的扩园迁址战役迅速拉开了序幕,当年肇庆高新区落户于此。于是随着一台台挖掘机、打桩机、吊车的陆续开进,昔日沉寂的农场在轰鸣声中开始了崭新的律动:一批批从珠三角寻找新的发展空间的企业自发转移落户,一个初级的工业园区雏形初现,2004年7月被广东省政府确定为广东省吸收外资重点工业园区,实现了往上跃升的“第一跳”。经过这一跳,该区接收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模式从自发走向自觉,发展模式也从粗放开始转向集约。而后又经过4年的潜心发展,2008年8月该区成功入选为广东省首批示范性产业转移园,实现了引人注目的“第二跳”。在这4年时间里,该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对象由珠三角转移企业向央企、龙头民营企业乃至世界500强企业扩散,承接产业转移模式日益成熟,并在两年之后再次跃上新高度:2010年9月升格为国家高新区。

  肇庆市市长郭锋说,经过这“三跳”,肇庆高新区不仅书写了广东产业转移的“神话”,而且完成了由一个田园牧歌式的农场向国家高新区的嬗变,一座远近闻名的现代科技工业城拔地而起。

  九成多企业完美“蜕变”高新区模式验证“双转移”规律性

  承接产业转移不仅是帮助企业进行空间布局的转换,更重要的是要给转移的企业提供一个产业升级、技术升级的优良平台,努力实现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双提升”。据肇庆市副市长、高新区委书记关鹏介绍,近年来从国内外转移到该区的企业有90%以上在转移过程中实现了质和量的“蜕变”:有的企业是在转移过程中完成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从而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肇庆福田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典型。由于番禺老厂地块小,发展空间受限,2008年初,公司决定转移到发展空间更大的肇庆高新区。相比番禺老厂,肇庆福田的生产规模不但扩大了一倍,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国际顶尖的自动化公司联手改造旧的工艺和设备,公司的运营成本和单位能耗明显下降,产品的安全性大大增加,完全可以和世界同行业公司竞争;有的企业则是在转移中实现了由贴牌加工到自主研发、品牌生产的飞跃。肇庆骏鸿实业有限公司在进入该区投资前只能做轮胎的贴牌加工,落户该区短短几年,即具备了较强的自主研发研力,半年内开发了58个品种。

  肇庆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陈清介绍,该区企业质与量的提升极大地促进了该区的发展,2011年,该区实现GDP比2002年增长47.8倍,实现工业总产值比2002年增长128.4倍,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2002年增长57.2倍,2011年8月被国家授予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称号。截至目前,该区已引进各类工业企业600多家,其中已投产近300家,投资总额1500多亿元,初步形成了金属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四大主导产业。当前,该区正把转型升级作为“二次创业”的主旋律,全力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追赶战略”向“领先战略”转型,走“金融、科技、产业”一体化道路,全力打造广东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园的典范和国内一流的高新区,加快建设年产值5000亿元、能够代表珠三角科学发展成果的现代科技工业城,切实担负起引领肇庆新型工业化的重大责任。

  7次到肇庆高新区调研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认为,肇庆高新区的发展变化证明了产业梯度转移的规律性。

  解读

  见不着生产线的园区

  肇庆高新区与广佛为邻,前年刚刚成功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随着交通的快速发展,这里已经率先融入珠三角中心区。用大旺当地人的话说,“从园区出发到广州白云机场,比从广州市里出发还要快。”

  到高新园区,记者最想去的地方是企业生产车间,以获取感性认识。可是,一下午的时间走访了园区内三家企业,面对“我们能否去生产车间看看?”的要求,三家企业的接待人员却都婉拒了。三家企业生产线“见不着”的原因各不相同,但这三家企业却有着共同的特点:一是企业科技含量高,二是生产环境要求严格,三是生产管理自动化。这不正是加快转变生产方式、推动产业升级在企业的鲜活表现么?

  第一站:福田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提升式转移 产值增一倍

  这是一家2009年底刚从广州番禺转移来肇庆的企业,“我们的新厂区应用厌氧超滤反应等一系列新技术实现了废水零排放,生产线由手工操作变成了全自动,一个班组用工由25人减少到4人,产值却增加了一倍。”介绍情况的小伙子苏域能思路非常清晰。

  福田化学的搬迁,是一次“提升式转移”。目前,福田化学已经成为不饱和聚酯树脂国家标准的起草者。企业还打算再建一个化学品交易中心,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扩大经营范围。

  “我们量身订制了一套集配方保密、过程控制、出料管理于一体的自动化生产系统,实现全部设备自动化生产。车间你们就不用进去了,生产流程,在这里看得更清楚。”在企业展厅的监控设备旁,苏域能解释说。

  第二站:中导光电欲改变国外企业垄断格局

  这是一家由10多个来自美国硅谷的“海归”联合创立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创始人李波、裴世轴都是国家“千人计划”引进的人才。

  “我们主要做平板显示(FPD)、光伏(PV)的检测设备。简单地说,家里看的平板电视的屏幕,就需要通过检测设备来检测,才知道是否合格,京东方、奇美、TCL这些平板显示器厂家都是我们的客户。”给我们介绍情况的是一位清华大学的博士。中导光电目前18%的员工是博士,45%的员工是硕士。

  光学检测设备市场过去大部分被国外企业垄断,中导光电正试图改变这一市场格局。针对LED产业的快速发展,企业还打算进一步研发生产LED检测设备。

  清华博士同样不让我们进车间,“光学设备要防范微小灰尘,我们的生产环境要求比较高,近似于手术室,生产车间你们就不要进去了”。

  第三站:肇庆大华农生物药品有限公司生产环境要求严格

  大华农是农业部指定的禽流感疫苗定点生产和出口企业。企业展厅里,一块名为“广东省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的铭牌格外显眼。大华农聘请了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5名著名专家和企业实验室26名专职科研人员一起开展相关研发工作,以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人才培养。

  记者想进车间看看的要求还是被热情的工作人员谢绝了,我们来到了生产线的监控室。“禽流感疫苗生产全程都是封闭的,要进车间得穿上全套病毒防护服。这里就能看所有仪器设备运转、监视生产情况。”

2019年8月22日 16:00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