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突出重点 商务部支持会展业创新发展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31日综合报道 据统计,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规模以上展会已经达到6830场,总面积达到8100多万平米,居全球首位,未来会展业发展不能再从规模上入手。商务部出台的《“十二五”期间会展业指导意见》,明确了会展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任务。其中有一个政策点,即会展业发展要遵从控制总量、提高质量的原则。

    整合资源 突出重点

    如今各地都将发展会展业放在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制定了结合地方实际的“会展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成立会展专门机构、设立专项扶持资金。

    商务部部长助理仇鸿在2012年5月举行的中国会展业发展大会上指出,政府相关部门应密切配合,在加强行业管理、健全政策支持体系、推动展会的市场化专业化发展以及完善行业规范标准等做好工作。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一批促进会展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推动展会活动的市场化进程,主张适度调控政府主导型展会,引导综合性、区域性展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2012年成都成立了国内首个跨区域联合、全产业链覆盖的会展业服务及促进机构。首批会员单位涵盖了会展业管理部门、专业服务机构、场馆酒店、旅游服务、会展教育及研究机构等108家单位,促进会展产业链“抱团”发展。

    同时据媒体调查发现,中国会展业2012年并购浪潮持续来袭。2012年,会展业共发生6宗并购案例,虽然不是历年来并购案例最多的一年,但持续多年的中国会展业并购热浪表明,中国会展行业仍处于并购活跃期。“中国会展业在经历了21世纪初的爆发式增长之后,目前已经进入平稳发展时期。”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会展研究中心主任刘大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没有出现大的科技创新之前,并购、优胜劣汰将成为会展行业的主旋律。在刘大可看来,展会是一个资源整合的平台,通过并购整合优势资源,做大展会已成为会展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规划布局 创新发展

    商务部指出未来会展业发展不能再从规模上入手,需要遵从几大原则:一是做大做强龙头型展会;二是搞好搞活区域展会;三是做新做实专业展会。

    从商务部业务职能规划,未来将会重点推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发展;从区域合作和有关外交功能划分,东盟博览会、亚欧博览会、东北亚博览会、中阿论坛和中国南亚博览会将是重点。

    经媒体调查发现,2012年,全国各地举办的标榜为首届、第一届的展会共有39个。更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举办的展会项目之新、区域性之广、办展方式之奇,都超过往年,中国会展业在创新路上阔步前行。在39个展会中,有3个展会是垂直细分的行业性创新项目,分别是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首届“城市矿产”博览会、国际CTI(Car Training Institute,全球最大的汽车传动会议组织)第一届中国论坛和展会。3个展会的举办地分别是北京和上海,这充分说明会展业发展较成熟的一线会展城市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更能“孕育”行业性创新项目。同时区域区的创新展会受宠,在39个冠以“首届”的展会中,31个为区域性创新项目,比例高达79.5%。虽然这些展览项目在大城市早已不新鲜,但是在中小城市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欢迎。

    2012年9月,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在听取商务部关于会展业有关工作情况的汇报时指出,商务部门及会展企业要认真研究信息化时代如何办展,如何创新办展方式。提出下一步在创办展会的同时要研究举办网上展览会,办永不落幕的展览会,要避免像现在一些展览会开始时热闹几天,但到后期买方卖方的交易洽谈缺乏平台的现象出现。事实上,展会组织方、专家学者等都绞尽脑汁,试图创新办展模式,推动会展业进一步发展。中国市场学会会长俞晓松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日益创新的高科技将对经济、社会生活以及会展业未来的发展带来变化和变革,展览和会议其实都可以探寻信息化的发展之路。

    同时,商务部对政府主导型展会发展创新提出建议:展会创新不仅是模式,最主要的还是运营模式,要实现展会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希望各个地区展会主管部门能就这个方面多做研究,并保证每年能提供一些数据反映展会发展成效。(综合中国贸易报、国际商报)
 

2019年8月16日 16:47
浏览量:0